|
南宁地质勘查院诞生记时间:2012-10-25 南宁地质勘查院始建于1985年12月2日,其前身为南宁冶金地质调查所。在中南局成立60周年之际,作为建所元老之一,我向大家讲述中南局这一新生力量诞生的故事。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国家对地质行业的布局进行了相应调整。就广西而言,原广西冶金厅所辖为数不多的地质队全部划归中国有色广西公司。也就是说广西从此没有为冶金工业服务的地质队了,这给广西冶金工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引起了广西区政府的高度重视。 1985年初广西区政府致函冶金部,协商派遣队伍支援广西。当时国家不允许地质队在城市安营扎寨,桂方同意地质队以科研单位(地质调查所)的名义进驻广西省会——南宁市。1985年7月26日,冶金部地质局指示中南冶勘组建队伍支援广西,开展以锰、金、冶金辅料为主的地质找矿工作,为广西冶金工业服务。8月9日-29日,中南冶勘派出以副经理孙家富为首的广西锰矿调查组,经实地踏勘,认为广西锰矿资源丰富,成矿条件好,有找矿前景。于9月11日向冶金部申请在广西组建地质调查所,为县团级,编制200人。同年12月初谋划队伍组建工作,确定以原608队为主体,另从各队抽调部分人员参加。 12月2日,南宁冶金地质调查所筹建工作小组正式成立,由中南冶勘副经理陈祥正指导筹建工作,并在当年608队实验室设立了报到处和临时办公室。 筹建工作主要包括物资装备、人员编制、办公地点选址及党、政关系接洽等。除物资装备直接由中南冶勘筹措外,其余项目交由新任所党委书记黄挺、所长申树人负责完成。在所的机构设置(小而精)和人员编制(少而年轻)初步确定后,即刻动身前往南宁市选址并办理组织关系接洽。 经研究,前往南宁筹建人员有:黄挺、申树人、练伟荣、刘大成、蒋玉林、盛志华、沈庭康、宋纪田、杨灵贵和韦启时10人。因筹建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须携小车前往。故所班子决定参加筹建人员兵分两路,一路走公路乘小车,一路乘火车。申所长安排我带小车走。 1985年12月19日晨7点30分左右,我就背着简单的行装到609子弟校门口与其他人员集合,乘坐刚调配到所里的两台越野车,其中一部是新购的日产丰田,另一部是旧罗马车,分别由来自608队的司机宋纪田、杨灵贵驾驶。随行的还有来自609队的沈庭康(其妻王美顺车回长沙老家),而我来自606队,我们几人也是第一次见面。所以,申所长前来送行,并简要交代,乘小车长途跋涉要注意安全,并明确此行由我带队,到广西锰矿公司与其他人员会合,其他人员21日乘火车去。随即,沈庭康夫妇上了丰田车,我坐罗马车,我们怀着兴奋喜悦的心情,从湖北黄石铁山出发,踏上了前往南宁的征程。 当年鄂、湘、桂三省还没有高速公路,途中常常要翻山越岭,因此这一路我们走得很辛苦。记得鄂湘边界就是一座高山,幸亏越野车性能较好,我们轻而易举地翻越了,第一天黄昏时分抵达长沙,入城时已灯火通明。第二天清晨,我们又借着路灯出城,夜晚赶到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两天来,我们均是早出晚归,加上路途颠簸,马不停蹄,也没有司机轮换驾驶,大家都非常疲劳。到在桂林后,两司机提出休息半天,顺便游览一下桂林,放松片刻。我同意了他们的要求,但休息不到半天,我们又启程直奔阳朔吃午饭,再到柳州留宿。第四天又早起向南宁进发,接近南宁市区时正遇修路,行车很困难,终于在22日下午2点半左右平安抵达位于淡村路14号的广西锰矿公司大院,乘火车先到的同志都出来迎接我们。 选择办公、住宅地址及接洽组织关系是我们此行的两大任务。参建人员在广西锰矿公司招待所安顿下来后,23日迅即投入工作。 选址是头等大事。在广西房屋开发设计院和一些开发商的建议下,我们察看了许多地方。我参与就有:一是广西机械工业学校(西乡塘方向),该校为筹集资金建教学大楼而售土地上百亩,每亩售价2万元。由于售价高且远离城区而放弃。二是淡村市场南侧地块。经实地考察,发现该地块毗邻糖厂,有两个大烟囱日夜冒着浓烟,因环境不理想而被否定。三最中意的是新华书店对面,北靠民族大道,星湖路北二里与盛天国际间的十余亩地,却因该地被区政府圈定留建办公大楼而无缘。四是明秀路十字路口处。可以沿街建办公楼、住宅楼,开发商设计一楼为商店,背后有一农贸市场,后因环境噪杂而放弃。五是获悉广西华侨旅行社(淡村路西园转盘处)有现成的住房要出售,标价700万。经我们反复测算,估价应在450万元左右,且住宅楼仅两栋,已有的客房要改造成住房费用也高,故而放弃。六是南宁地勘院现址,因工作需要我没有参与谈判。 选址一开始是全体人员分乘两辆小车一同前往,数日无果,原计划元旦前完成筹建工作已不现实。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所领导决定分头行动,书记、所长各带一组继续选址,与此同时开展组织关系接洽工作。申所长安排我和蒋玉林办理组织关系接洽,我们先后到广西区政府办公厅、人事厅、公安厅、冶金厅、总工会,南宁市政府办公室、人事局、公安局、粮食局、总工会及广西有色地勘局等单位呈报我所成立文件,介绍我所性质是中央驻邕、为广西冶金工业服务的事业单位,以及所里临时的办公地点等,请他们对我所的工作给予支持和帮助。 经全体筹建人员十多天的努力,1986年元月4日顺利完成在邕筹建工作。选定了现在位于南宁市新竹路41号的办公及住宅地址,按照冶金部下达的投资600万,建筑1000平米的要求,委托广西开发设计院设计施工;租好所临时办公生活地点——位于南宁淡村路14号广西锰矿公司一栋五层办公楼和一间平房用于办公,租用一栋住宅楼供职工生活居住;完成了相关单位的组织关系接洽等任务。6日,大部分人员离邕返鄂,蒋玉林留守广西锰矿公司,我和刘大成等待设计图纸,也于8日离邕,9日晚返回黄石铁山。 9日上午,在608队队部召开了建所第一次职工大会(我和刘大成未能参加),会上宣布了南宁所的机构设置和人员名单。所首任领导班子为:党委书记黄挺、所长申树人、副所长唐赤峰、总工程师黄育著。所部门负责人:党办主任张朝辉、行办主任(含劳资人事、计划财务)韦启时、行政科长董鸣元、供应科长李海、地质科长炼伟荣、综研室主任刘大成、化验室主任朱永鑫,即日起全所机构人员到位。 至此,中南局的一支新生力量就此诞生,她如日方升,光照八桂大地。如今,经过两代人的共同努力,她已如日中天,光芒四射,成为中南局在祖国边陲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上一篇我看世纪之交的中国冶金地质下一篇大别山普查找矿剪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