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电话: 0771-5866135
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 >> 我看世纪之交的中国冶金地质
详细内容

我看世纪之交的中国冶金地质

时间:2012-10-25     作者:党委工作部  黄亚琼


       写下这个题目,其实心中颇为惶恐。作为一名上世纪90年代初进入冶金地质工作的基层员工,22年的从业经历相对于冶金地质60年风雨征程未免太过短暂,基层工作的视角,也不足于书写冶金地质的博大精深,似乎没有资格妄谈这段历史。但作为一名普通的冶金地质人,在亲历世纪之交两个十年冶金地质的抉择和变化后,还是忍不住提笔回忆我所经历的这段历史。

我于1991年8月进入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中南局604队工作,在偏僻的湖北省孝昌县花园镇一干就是10年。“花园无花,遍地黄沙”是花园镇的真实写照,尽管地理环境偏僻,但计划经济体制下不愁地质工作任务的管理模式,一度让这个“找矿功勋单位”红红火火。与我同年进入604队的大中专毕业生就有20多名,十里八乡的青年男女也梦寐以求想与604队结缘。

       由于604队曾是中南局黄梅地质大会战的主力单位,是一个规模过千人的综合性地质队,当时承担了被列为国家“863计划”的重点项目——湖北省阳新县鸡笼山大型金铜矿找矿任务,全队设有地质分队、物化探分队、测绘分队、钻探分队数十个,后勤管理不仅有修配所、车队、医院、招待所,连水泵房、煤球厂、食堂、小卖部、银行到职工家属开办的五七塔布厂应有尽有,队部自办的学校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直通技校,远远超出国家九年义务教育的范畴。在这样一个体系完善的小社会里,所有进入604队的职工家属都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不仅不愁衣食住行的问题,连生老病死、子女就学就业等困难也能在本单位得到根本解决。记忆最深刻的是:无论风霜雨雪,每天早上6点半队部的高音喇叭一定会准点放送新闻联播;职工家属一日三餐都可以到职工食堂购买琳琅满目、正宗川味的饭菜;每晚灯光球场、图书室、阅览室、电视房、棋牌室都是享乐的好去处;每一至两周队部还会放一场露天电影,或举办一次舞会,或安排卡车送大家去附近的水库钓鱼……以至于20多年后的今天,我依然会情不自禁地怀念那段无忧无虑的快乐时光。

       然而,好景不长。这样无忧无虑的生活,我仅仅体验了一年半载便草草收场。后来,我才渐渐明白那仅有的一年半载也只是604队繁荣的延续。早在八十年代末,随着国家地质事业费的锐减,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就提出了“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工作方针。而604队作为功勋地质队,九十年代初依然续做了一些项目,相对于其他地质队,企业化的步伐稍微滞后而已。1991年下半年,当湖北阳新鸡笼山大型金铜矿储量报告全面提交后,604队就象大海里的一艘航母失去了主引擎,赖以生存的支柱——地质找矿全面萎缩,而多种经营发展缓慢,尚无力支撑庞大的工作体系正常运转,队伍迅速濒临瘫痪。1991年底,工作了几十年的找矿基地——湖北阳新县丰山分队全线撤回驻地花园。1992年5月,在全系统“一业为主,两业并重” 和  “加速企业化” 的呼声中,604队启动了改革改制,大幅压缩机关管理人员,实行全员竞争上岗,一大批地质钻探及相关技术人员纷纷下岗或转岗。604队为扭转生产经营的被动局面,一方面,通过发展新市场、开发新产品分流地质找矿人员,先后加强了工勘施工、测绘等经营力量,新办了钢模板厂、石材厂、电器厂等,多方寻找生存发展的突破点;另一方面,通过放开搞活经营,将修配所、车队、医院、食堂餐饮等后勤单位面向社会对外创收。尽管制定落实了一系列对策措施,604队依然在风雨飘摇中艰难前行。各产业实体因地处偏僻,缺乏市场经验,加之初期投入大、见效慢,有的因经营不善,刚刚起步就无疾而终。

       那时,整个冶金地质在国家缩减地质事业费的大政方针下,迎来了整个行业的寒冬。1991-2001年的10年,大多数地勘单位都和604队一样,或长或短地经历了阵痛和迷茫。经过近十年的市场洗礼,一批产业才破土而出,并逐渐成长壮大,渐渐成为冶金地质的新生力量。在生存发展的困难时期,也有一部分中央地勘单位选择了属地化。

直到2002年底,604队才迎来新世纪加快发展的曙光。在中南局事企分离和“走出去”战略的指引下,初具雏形的工勘、地理信息及机械加工产业先后从604队事业母体中剥离出来,与基地事业管理“物理隔离”,实行真正意义上的企业管理。为提升企业素质,适应“跨越式”发展的新需求,经过整合的各产业公司相继从偏远的花园镇迁入武汉、襄樊等大中城区,融入市场经济的洪流,“走出去”开辟新的生存发展空间。

      2002年底,我很荣幸成为工勘产业率先进入武汉的“拓荒者”,正是那段义无反顾的经历,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冶金地质的发展潜力。在“不成功誓不归”的信念支撑下,进入武汉的第一年,我所在的勘基四公司就从年总收不足200万元,一跃成为年创收超过1500万元的骨干公司,迅速成为勘基总公司的排头兵。那个春节,我们拿到了久违的奖金,许多员工自愿留在工地过年。2004年4月,在中南局和勘基总公司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勘基四公司迁入武汉新购的办公场所,并正式更名为武汉建设工程分公司,实现了落户并植根武汉的第一步。时光荏苒,又一个10年过去,武汉建设工程分公司的梦想早就不拘泥于武汉谋发展。10年间,它紧跟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足迹已遍布全国各地,曾在南宁、芜湖、昆明创办经营窗口,并率先走出国门承接实施了数项海外工程。2011年底,在勘基总公司资源整合的统一布局下,以武汉建设工程分公司经营力量为主,又相继组建了新的广西分公司和海外工程公司。2012年武汉建设工程分公司依然保持了年合同量近3亿元的规模,成为年创收过亿元的分公司,新剥离出的广西分公司和海外工程公司年经营规模也超过4000万元。谁能想象这个“牛屎街”走出来的小公司,10年内规模居然翻了90倍?保守计算,也超出2002年初入武汉时的10倍。从冶金地质这个最基层分公司的发展经历,就不难想象新世纪冶金地质的突飞猛进,这仅仅只是冶金地质旗下工勘产业的缩影。

     “ 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是冶金地质新世纪发展变迁的真实写照。进入“十一五”,冶金地质就迎来找矿勘探的春天,尤其是在《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4号)颁布实施后,整个行业就如沐春风,地质找矿的视野更加开阔,思路更加创新,成果更加卓著。我所在的中南局抓住机遇乘势而为,不仅加强了地质找矿的专业力量,还在矿业开发和矿山建设方面另辟蹊径,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在站稳鄂、湘、桂三省找矿基地,不断扩大工作成果的同时,深入新疆、西藏、云贵川腹地圈定新的找矿靶区,开辟新的找矿基地,并走出国门抢抓资源,在博茨瓦纳、赞比亚、利比里亚等国家通过联合经营找矿登记矿权或参股兴建矿山。短短10年间,就形成了西天山、桂西南两大找矿基地,拥有探矿权、采矿权60多处,有数个矿业权通过流转交易已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并有两座大型矿山建设投产,年内即可达产,其“裂变式”发展的前景不可限量……

        今天,随着国家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年)》的推进,冶金地质打造“探、采、选、冶、贸”完整产业链的战略思路已经确立,这标志着整个冶金地质系统跨入了资源经营与资本运作的新时代。冶金地质正以“地质勘查为基础矿业集团”的新姿态傲立于中央企业之林,其麾下的工勘市政、地理信息、机械制造产业也不可同日而语,发展规模、速度和质量也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先后进驻新的产业园区,并加快了整合上市的步伐。作为一名普通的冶金地质人,我亲眼见证了世纪之交冶金地质的发展奇迹,我为自己是一名冶金地质人而深感自豪!我坚信中国冶金地质的明天会更加辉煌!


单位概况
新闻中心
文化建设
 信息公开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
广西地质勘查院

版权所有: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中南局南宁地质勘查院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新竹路41号
地图位置:
技术支持: 尚易网络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