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电话: 0771-5866135
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 >> 我的五十年地质情怀与感慨
详细内容

我的五十年地质情怀与感慨

时间:2012-10-25     作者:资产财务部 黄立新【原创】

   

我生长在一个地质队的家庭里,今年56岁,从小在地质队长大,参加工作也进了地质队,至今已在地质队生活了50多年,可以说是一个真正的老地质队员。因此,我对地质队也有着独特的情感,一直有一种想提笔回忆往事的冲动,恰逢冶金地质成立60 周年,给了我一次追忆往事,叙述地质队发展经历的好机会。谨以此文抒发情怀与感慨,表达我对地质队往昔的眷恋,并向冶金地质60华诞表示庆贺!

 当年,我父母所在的地质队是原冶金工业部中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608队,我从小就跟随父母所在的地质队走南闯北。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父母所在的地质队在鄂东地区找铁矿;1964年搬迁到湖北鄂西巴东县山区,在鄂西恩施山区找宁乡铁矿;1966年又随队搬迁至河南南阳镇平县,在豫西南地区找铁矿;1970年再次随队搬回湖北鄂东地区。这样频繁地搬迁,每一次都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因为那是成百上千人的整队搬迁,而非现在总队驻扎在大中城市,只是野外分队或项目部搬家。那可是全员举家大迁移,各家也没什么家俱,就是几口大箱子,其他都是单位配备的桌椅板凳和床。一家老小一起走,到了新地方先租住当地的房屋,有时自己搭建简易板房,特别简陋,一家一间房,最多两间,男女老幼都挤在一起,遇到刮风下雨还经常漏雨,更不要说隔音保暖了,这家说话隔壁家听得清清楚楚,家里说句悄悄话都难。做饭也经常在室外,哪家有好吃的,几家都来尝,小孩子也是这家那家的乱串门,挺有意思的。

地质队走南闯北的趣事真不少。记得当年我们搬到河南镇平后,在租来的民房里暂时安顿下来,大人小孩第二天一起床,全身都是红包,痒得难受,也不知道什么原因。第二天晚上,我母亲半夜起来拿电筒一照,满床爬的都是臭虫,个个都吃得饱饱的。原来这些臭虫白天都躲在土坯墙缝里,夜晚出来袭人,现在想起来还浑身起鸡皮疙瘩。

当年地质队的趣闻轶事真是一天也讲不完。地质队的孩子尽管跟父母到处走,吃了不少苦,但他们也有快乐的童年。记得 “文革”初期,一到晚上大人们都要学习或开批斗会,孩子们就没人管了,那可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光。大队部堆放有大量的钻探设备和汽车轮胎,我们一帮年龄相近的孩子就在里面玩躲迷藏,直到父母开完会喊人,才依依不舍地回家。父母一看衣服上脏兮兮的还有机油,常常就是一顿饱揍,也不长记性,第二天还照常地玩。现在回忆起孩提时的快乐时光,还有种意犹未尽、余味无穷的感觉。

我从小就喜欢看《年轻的一代》这类反映地质队员生活的电影,我对地质队有着一种非常特别的情感。我们这些地质队长大的孩子,从小就跟随父母四处搬家、迁学,上学读书自然也常跟当地的农村孩子一起。不像现在,地质队总部都在城市里,地质队的职工子女也可以享受城里的良好教育。上世纪6070年代,正值“文革”动乱时期,全国各地的教育体制和教材内容差别很大,有的地方小学六年制,有的地方小学五年制,有的地方初中三年制,有的地方初中两年制。县、乡一级的教育质量本来就比较差,我们这些地质队的子女又经常随父母转学,许多课程也没法衔接,当时又处在动乱期,到处都在“复课闹革命”,中学期间还搞“学工、学农”,大大影响了学业,这也是改革开放初期地质队子女高考录取率低的重要原因。

回顾我在地质队的这50年,经历了史无前例的“文革”对地质队的冲击,感受了改革开放后地质行业市场化带来的阵痛,目睹了地质队技术手段和生活条件的巨大变化,体验了地质队五十年来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的这12年,我国的科技水平迅猛发展,经济实力大幅提高,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地质队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想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地质队职工收入的巨大变化。1976年我进入地质队时,只有33/月,半年后转正,月工资是38.61/月,当年全国企事业职工基本都这数,一般职工平均工资也就在50/月左右。今天,一名新进大专毕业生见习工资是2000/月,半年后转正月收入可达到5190/月(不算野外津贴),保守计算职工平均月收入在6000/月,在广西算较高收入了,在全国可能也是。由于物价上涨因素,这样比较不具可比性,我以月收入购物量来比较会很直观。以70年代中后期价格与20122月末的价格比较,当年大米国家供应价是0.15/斤,50元月收入可买大米333.33斤,现在市场平均米价2.5/斤,6000元月收入可买大米2400斤,是70年代后期的7.2倍。当年猪肉供应价是0.8/, 50元月收入可买猪肉62.5斤,现在市场平均猪肉价15/斤,6000元月收入可买猪肉400斤,是70年代后期的6倍。由此可见,现在地质队职工收入及生活水平大约是7080年代的67倍,横向比较也好于许多其他行业。7080年代,虽然职工住房由单位分配,但那时基本论资排辈,老职工都不够分,年青人就更别想,能分到个小单间就很不错了,还不是城里的房子。现在虽然单位不管住房了,但地质人员收入高,还有住房公积金补贴,可以通过银行按揭方式到市场上去买房,基本上新婚夫妻通过银行按揭都能住上城市里的新房。我简单算了一下,按南宁市现在的平均房价7500/m2计算,如果用月收入的一半3000元以银行按揭方式购房,再考虑单位补贴的住房公积金,估计15年左右就能买一套60m2的商品房,如果夫妻俩都工作,则不到10年就可买一套60m2的商品房。地质人员的收入水平,通过实物的比较可以看出的确是大幅提高了。

 二是地质队职工生活条件的巨大变化。当年地质队的总部基本都设在县乡一级,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队部职工也能拿到野外津贴,这在当年可算一笔不小的收入。队部的房屋一般均是小平房,配套设施及周边环境都很差。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大量地质队整体搬迁到大中城区,地质队的工作、居住条件也大为改善,子女可以接受良好教育,孩子就业比在县乡更容易解决。在野外生活方面,7080年代野外搞地质,上山都是带馒头、背水壶,现在上山基本都带面包、点心、火腿肠、矿泉水等,现在路网发达、饮食服务已深入乡村各个角落,为野外地质生活提供了极大方便。内地许多工作面不大的项目,地质人员中午还可以回驻地吃饭。以前野外都是住在农村的土坯房或毛砖房,许多地方都没有通电,有时吃水还要挑,现在野外项目基本都住在矿山或乡镇的楼房,家家通水通电,居住条件今非昔比。现在野外施工基本都配备了性能优势的工具车,总体来说,与40年前地质人员的工作生活条件相比,确实发生了巨大变化。

三是地质队技术装备的巨大变化。以前地质人员都是配备老三件,即锤子、罗盘和放大镜。而现在野外地质都配备了新三件,即笔记本电脑、GPS、数码相机。以前野外地质工作全都是手工做图,室内手工描图,现在野外地质用电脑制图,带回来用电脑描图,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而且制出来的图件精度高、色彩艳、字体美。钻探工艺由当年的合金钻头、钢砂钻头施工技术变成了现在的金刚石绳索取芯钻探技术,以前的钻探技术施工效率低,技术质量差(如岩芯采取率低,终孔偏差大,特别是在岩石倾角大、岩性硬度变化大、钻孔深度大的条件下施工,终孔偏差更大),又非常怕高硬度岩石,而且井上井下事故较多。现在的金刚石绳索取芯技术那可是软硬不怕,而且工作效率高、事故率低、技术质量高,从而大大提高了找矿效率和储量计算精度。野外用车也从当年的夏热冬冷的帆布北京吉普车变成了现在的全空调现代越野车,安全性、舒适性也大幅提高。7080年代地质人员的野外服装是用再生布做的,很容易刮破,当年地质队员有句自嘲的顺口溜:“远看像逃难的,近看像要饭的,仔细一看是搞地质勘探的”。后来配备的服装质量越来越好,款式越来越时尚,刚开始大家还舍不得穿,只要是老地质,哪家没几件地质工作服压箱底?

 四是地质队交通、通讯条件的巨大变化。以前公路等级低,从队部到分队400公里左右的路途,汽车要走一天,现在公路等级提高,半天就到了。以前乡村公路少,地质人员到工作区往往要走很长的山路。现在路网发达,乡乡村村基本都通公路,汽车可以开到工作区,地质人员比以前大大减少非工作路途,地质工作效率大为提高,也减少了很多非工作性体力消耗。以前通讯也不发达,地质人员一出野外基本就与总部失去联系。现在通讯及网络发达,手机在野外基本都能打通,住地还可以上网,更偏远的地方还可使用卫星电话,信息沟通和传递也十分便捷。

五十年峥嵘岁月,半世纪风雨历程。是地质给了我丰富的知识,是地质给了我健康的体魄,是地质给了我吃苦耐劳的精神,是地质给了我广泛的爱好,是地质让我在工作的同时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我深深知道,地质工作虽然艰苦,但苦中有甜。我们地质队员在为祖国找到矿藏的同时,也收获了快乐与自信。看看今天蓬勃的地矿发展,我也对地质事业的未来充满信心,我相信中国冶金地质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单位概况
新闻中心
文化建设
 信息公开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
广西地质勘查院

版权所有: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中南局南宁地质勘查院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新竹路41号
地图位置:
技术支持: 尚易网络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