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电话: 0771-5866135
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 >> 和钻探队并肩走过的记忆
详细内容

和钻探队并肩走过的记忆

时间:2015-12-22     作者:桂西分院  李定波【原创】   阅读


   每次和“老钻”坐在一起聊起往事,云贵高原上浑厚起伏的大山、高高的钻塔和悠扬的机器声,还有我曾经朝夕相处的钻工兄弟,已经过去多年的钻场生活就像昨天才发生的事情一样回荡在我的脑际。

   因工作需要我在较早之前也到过云南和贵州,但作为钻探队的一员来到云贵高原是在2006年初。我们这支钻探队从2003年底就陆续进入贵州那些贫瘠而荒凉的山野开始钻探工作,经过两年多的努力,2006年已经发展成为有6个钻井机台、80多名人员的队伍,除了我们几个项目管理及后勤人员,每一个机台都是一个独立的钻井队,生产、生活都要一起挑,没有休息日,哪里需要就到那里去,通常分配在贵州省内两到三个矿区进行作业。

   进入云贵高原,第一个感觉就是昼夜温差大,冬春两季气温低,钻孔通常布置在半山腰或是山顶上,遇上雨天更是寒冷,会让人有一种寒风刺骨的痛感,开钻以后夜班的工人都会穿上棉衣,机台内还要生起煤炉取暖。云贵高原的地貌陡峻,山体切割很严重,煤矿地区遇上雨季容易发生洪水和山体滑坡甚至泥石流,遇上距离村庄太远的钻孔,钻井队在选择搭棚驻扎的营地时总是让人费尽周折。在一小时内路程距离的钻孔,钻井队一般选择租住民房,当时山区里的民房条件也十分有限,十几个人的钻井队通常只能租到两三间不会很大的房子,这样的住法经常不是常人所想象的一人一张床,没有开钻的时候晚上两个人挤着睡是常有的事,像我们这样在各个矿区经常流动蹲点的后勤管理人员在各钻井队一般没有固定床位,晚上要睡觉了看到哪有空床位就住哪里,有的时候也是两个人一起睡,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和大家很快就混熟了。

   我们施工的地区交通大多不便,吃的菜有时要步行十几公里再坐车十几公里以外的城镇去买,而煤矿地区的生活用水更是大问题,有时只好饮用又脏又浊、又苦有涩的生产用水,甚至还有被钻孔施工污染了的泉水,这种滋味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每台钻机进入一个新工地,设备搬运和安装是最累人的,当时的机械设备很少,装卸和起吊主要靠工人的肩膀和一双手,钻机设备都是一些笨重的家伙,而且特别多,大家用肩扛手抬把它们从车上卸下来。当地人长期以来习惯用马负重驮运,很少能抬重物,而且当地的青壮年大多已经出外务工,请当地临时工搬运是指望不上的。除一些能用马转运的轻便材料外,大部分物品也是钻井队职工沿着山路自主搬运到井台边,再抬到钻台上进行安装,有不少人的手磨出了泡,磨破了皮,磨出了血,肩膀被压得肿起老高,皮肤也变成紫黑色,但还是继续干。这样艰苦的生活与劳动强度每天在考验着钻探队的思想,也锻炼了我们的意志。

   由于每个钻井队都采取两班倒的作息制度,钻机开钻后每天24小时不停机,钻探工人每天的生活就像一块充电电池,十二小时充电,十二小时放电,周而复始循环反复,每年的大部分时间就这样在荒野中度过。虽然钻井队也有电视机,但看电视的时间也相当有限。每次走上井台,我们看到的都是平静和淡然,班组长盯着钻机的仪表盘,密切注意钻机的工作状态,黝黑的脸上常常沾着油污,沾满泥浆的几个钻工在制作钻井液或是清理钻具,但工作起来却不拖泥带水,很少看到他们停下手中的工作。遇上钻机故障,即使是晚上也必须连夜抢修,为了不耽误时间,还必须在夜里送配件或出外采购配件。有一次晚上9点多,王力机台的发电机烧毁了无法修复,综合员连夜奔袭30多公里赶到兴义市,半夜敲开机电商店的门购买了一台新的发电机,天没亮钻机又恢复了生产。现在想来,当时大家的思想都比较单纯,机长每天专注坚守机台,后勤管理人员都无条件地为机台服务,整个钻探队都一门心思地放在怎么完成每一个钻孔的施工上面了,许多时候我们付出劳动的同时也得到了精神的愉悦,对这样枯燥的工作并没有想得是多么苦,这大概也算是一种精神力量吧!

   2006年3月开始我在贵州兴义楼下煤矿钻探项目蹲点,郑家兵和王力两个机台进入矿区施工,钻孔离驻地都有一个小时的路程,到4月中旬郑家兵机台已经钻到孔深600多米的位置,有一天在钻入一层5米多厚的粉煤层时,孔内发生了煤层坍塌,机长带领白天的班组经过紧急处理在晚上交接班时才将被埋的钻具取起来,而机台上的土粉已经用光了,新进的土粉也是在入黑前才运到矿区公路边,离机台还有600多米的山路呢。为了防止钻孔进一步垮塌,大家都认为必须赶快下钻,全部置换新的泥浆才可能顺利钻过煤层。思路很明确,可是由谁连夜运送土粉上机台呢?白天的班组已经很疲惫,而且第二天还要接着上班,已经安排回去休息,晚班的班组要接着下入600多米的钻杆也不得耽搁。当天是阴雨天气,本地人晚上也不愿意干活,找来找去就只有三个从广西过来的民工,他们白天在王力机台运送了一批钻杆和其它材料,晚上6点半才从王力的井台回来,最后我决定由他们3个和我一起完成这个运送任务。四个人在公路边的木棚里各泡了两袋方便面,没有休息我们就开始将土粉扛上肩膀往山上送,一个人一次只能扛一包,才转回一趟天上就下起了毛毛细雨,当时的天气还很冷大家都穿着棉衣,我们在棉衣外又罩上一层塑料薄膜挡雨,四个人共用一把手电,沿路的黄泥巴路又陡又滑,而且是一趟比一趟湿滑,爬坡的时候滑倒是常有的事,每个人的裤子上都沾满了泥巴,几趟过后身上的衣服就全湿透了,也不知是雨淋的还是汗浸透的,因为怕着凉大家中途都不愿意坐下来休息,一步一喘地默默行进着,几个小时下来人早就累得喘不过气来,踩着泥泞的路上艰难而疲惫,但我们一直坚持到最后也没有一个人抱怨,有的只是相互关心的问候。一起运送了十趟后已是第二天凌晨两点多,钻机人员已将钻杆下到位,正在用新造的泥浆扫孔,当班的肖明星班长估计我们运上来的土粉用到中午也足够了,3个工人才回去公路边的木棚休息,因为离驻地太远,我也就近摸到水泵房睡了一觉。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所有人员齐心协力下,9月的时候,两台钻机完成了楼下矿区6个钻孔的施工,同时极大地鼓舞着整个钻探队的斗志和精神,很快又转战到云南曲靖续写新的辉煌。这件事使我体会到,人的精神力量是无穷的。

   每每念及那段野外钻探生活,多有感怀,那段难以忘怀的岁月已经成为我永久的依恋。我们是不幸的,但我们也是幸福的,迎难而上的工作经历练就了我的执着和坚韧,也正面地影响着我的人生历程。   


单位概况
新闻中心
文化建设
 信息公开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
广西地质勘查院

版权所有: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中南局南宁地质勘查院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新竹路41号
地图位置:
技术支持: 尚易网络 | 管理登录
seo seo